评论:安能物流公司比较有性价比
家里电视坏了,60寸,体积和重量都较大,要寄到广东去维修。
发快递费用太高,走物流应该更划算。
约了德邦物流,没想到要260元,后来找了安能物流,110块。
没想到,虽然德邦物流更加常见,但相比安能物流,性价比可见一斑。
等待快递员来揽收电视。
以德报怨,彰显大丈夫的高德。
可无奈,善心总遇恶人。越善,恶人反而就越恶。
林冲高德,善待他人,无奈遭人频频暗算。
林冲是个老实人,若在盛世之下,当属圣人君子。无奈生在乱世,越善,越被欺。
看当代,多少人变得越来越为了钱而昧良心,甚至丧尽天良。
受人欺负,以德报怨,换来的却依然是贪得无厌,反遭虐待。
这又是一个人善被人欺的年代。
若以德报怨,何以报德?难道要受尽凌辱,继续忍气吞声吗?
在此道德乱世,唯有自保,只将真心对真心,才是可以。
盼下辈子,可以踏踏实实做个老实人,不受人算计。
若我真是恶人,只求早日下地狱。
也同盼,恶人早日遭报应。
善人有善终。
“这面镜子不能教给我们知识,也不能告诉我们实情.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日,为他们看到的东西而痴迷,甚至被逼得发疯,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,是否可能实现”。
——阿不思·邓布利多
厄里斯魔镜(THE MIRROR OF ERISED)出现在小说《哈利波特》第1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中,被描述为非常气派的镜子,高度直达天花板,金色边框,底下是2只爪子形的脚支撑。顶部刻了“厄里斯 斯特拉 厄赫鲁 阿伊特乌比 卡弗鲁 阿伊特昂 沃赫斯”(Erised stra ehru oyt ube cafru oyt on wohsi),厄里斯魔镜能够使人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迫切,最强烈的渴望。(It shows us nothing more or less than the deepest,most desperate desire of our hearts.),也因为这个特性,它被作为保护魔法石对付伏地魔的最后一个道具。邓布利多也曾警告过哈利“这面镜子不能教给我们知识,也不能告诉我们实情.人们在它面前虚度时日,为他们看到的东西而痴迷,甚至被逼得发疯,因为他们不知道镜子里的一切是否真实,是否可能实现”。关于其顶部府篆:“Erised”倒过来,就变成“Desire”(渴望)。就像哈利说的“你可以看见你想要的”(“you’ll see what you desire”)。厄里斯魔镜顶部的符篆如果倒过来看的就是:I show not your face but your heart desire. (我所显示的不是你的脸,而是你心里的渴望。)(更多介绍请查看哈利·波特中文维基百科:厄里斯魔镜)
我想说的是,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厄里斯魔镜是什么呢?
它让我们沉迷,自醉,难以自拔,带来虚无的快乐,却带不来知识、带不来真实。
我找到了一些东西符合它,比如娱乐节目,抖音上的部分无聊内容,纯娱乐的网络视频或小说,没有多少知识增长的游戏,泡沫剧,泡沫电影等,好像有很多很多很多。
不得不承认,沉浸在里面是快乐的,但它就像毒品,这种快乐是不真实的,也没有任何智慧和知识的增长。远离它,并不要再尝试寻找它。
我截取了电影的片段,分享在这里。
ARVE Error: Invalid URLhttps://www.taho.space/wp-content/uploads/2020/08/厄里斯魔镜.mp4
in mp4
一个人,尤其是有抑郁症的人,一定要自己开导自己。
而开导自己的一个有效办法,就是学会欣赏自己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。
除了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点之外,还应该看看自己的优点,看看自己多么的与众不同。
(另外,某些人不要对号入座,比如一个人总是怪别人害了自己,不在这个讨论范围内。因为抑郁症患者不会怪别人,只会怪自己,觉得自己该去死。)
自己也许要什么没什么,甚至健康都没有,那么该怎样欣赏自己呢?
要知道,与自己遭遇相似的人,是大有人在,只是我们彼此不知道罢了。
还有很多先贤,他们的境遇,可能比我们还要遭。
但是,他们选择自己的长处,看淡,看开,放手,洒脱,无欲无求,只将自己内心的最渴求的想法付诸实际,就会换来人生的大灿烂。
他人若无情,则该寄情于他处。
比如,司马迁写史记,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,亦或寄情山水如王维,寄情科研如牛顿,诸如此类。
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啊。
不要再悲观厌世,被他人左右情绪了。
欣赏自己吧。
回过头,你会看到,当年大写大风大浪,可能也只是一个水花。
人来到世上,生而为人,是因为为了付出爱,得到爱。
什么是爱?
爱,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。
爱情,只是其中一种。
但是,很多人把爱理解的太狭义了,认为爱情跟爱就是一回事。
无论是广义的爱,还是狭义的爱情,这里面的爱,都是为了使对方更好。
最高尚的爱,是无私的,但,稍微求一点回报的爱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毕竟,天底下除了父母至亲之外,很少有其他人不想从你这里图点什么。
而在爱情里,一个人首先要做的,就是要认清楚你想要爱的那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。毕竟,你就算什么都不图,但至少也不是为了自我伤心吧。
也就是说,不要让你所爱的人不断的伤害你。
因为你还有一个人要去爱,那就是自己。
爱自己,也是很重要的。
你为了ta倾家荡产,你为了ta四处奔波,累的气喘吁吁,而ta却不断抱怨,一味提更多的要求,那么,我认为你一定是爱错了人,那个人不值得。
你累了,你哭了,却糟ta嫌弃和恶心,那么你应该收手了。
该爱自己了。
不要像《致青春》里的阮莞那样,奉献了自己的所有,包括生命,换来的却是不断的伤害。
与其这样,不如一个人,好好爱爱自己,爱爱家人,做做事情,让未来变得可期。
《科学史评话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音频节目。
在收听这些节目时,我不仅收获了很多科普知识,还产生了很多科学想法。
吴京平给这个栏目起名“评话”,真是非常贴切。他解说起来很像是说评话,语言诙谐幽默,嗓音很有特色,很容易将人吸引进去,而且从来不会听到走神。
他每周都会更新节目,可以在喜马拉雅、网易云音乐电台等地方听到。
他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个人特色的人,有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他:冒着吃一顿饱拳的风险起底《科学史评话》主播吴京平的私生活
乍一看,文章名中说“起底私生活”,还以为他私生活不太好,没想到这是一个标题党。
在很多人眼里,吴老师是个怪人,年过不惑,依然单身,每天都在捣鼓他喜欢的事情。
但是,我知道,他不是怪,而是执着,比大多数人都执着。
只要他盯上一件事情,就会做到极致。
大学期间,我们在一个乐队,他吹口琴我弹古典吉他。他练琴练到痴,在食堂排队打饭的时候,也可以旁若无人般陶醉地吹琴,无视所有人的侧目。
10 多年前,他每天中午到公司楼下吃一碗辣肉面,一吃就吃了 6 个多月没有换过,直到把那家店吃关门。有如此遭遇之饭馆,不止一家。吴老师有一个很精辟的总结:凡是人少、味道好、价格不贵的饭馆,不出半年,总是要关门大吉。
他喝饮料只喝百事可乐,从大学毕业一直到现在,从没有换过。我问他,你是不是只喜欢百事的口味,他说他根本喝不出百事和可口的区别,但他就是只买百事,从不更改。
有那么 3 年,我们住在浦东,他每天早上出门都会先朝一家报亭走去,等他走到的时候,小老板已经把一张《参考消息》放在台面上等他取。吴老师放下钱,取了东西转身就走,俩人一句话都没有。
他租住的那间小屋,今年已是第 10 年,只要房东不赶,他就不换。
自从开设了喜马拉雅的电台,他就一定是每个周日凌晨更新,近 3 年来,从来没有改过。
像这样的例子,我还能举出很多。
这里把他的音频节目推荐给感兴趣的人。
我们知道,老故事的名字是这样的:一个和尚提水喝,两个和尚抬水喝,三个和尚没水喝。
可是,我遇到了两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。
这两个和尚中,第一个和尚还是那个和尚,第二个和尚加入后,只知道喝水,从不提水,也不抬水,宁肯渴死也不提水,有万钧不破的意志力跟第一个和尚耗。第一个和尚也不是耗不起,而是比较阿弥陀佛一点,老老实实提水。
于是,第二个和尚变本加厉,还死活赖着不走,那么该如何破解呢?
第一个和尚如果继续提水,或者阿弥陀佛一点,最终将把自己累死。
而第二个和尚呢,越来越像一个寄生虫,无比流氓的寄生虫,甚至还叫上七大姑八大姨来喝水,没一个人帮忙。
你说,第一个和尚该怎么办呢?
逃离?自己的庙,为什么要逃离呢??
赶第二个和尚走,就凭那股子阿弥陀佛的劲儿,赶得走第二个和尚吗?
可否叫来第三个和尚,合伙把第二个赶走呢?可以试一试。万一他俩成一伙了,岂不更惨。
看来看去,一开始就不应该让第二个和尚加入,自己勤勤恳恳多好,也得一片安宁,还能活的久一些。
你说,如果真这样做了,第一个和尚自私吗?
难道不分享就是自私吗?我看不是。
如果真是自私,那也比第二个和尚好啊,起码自己不靠别人,不是寄生虫啊。
再说了,太平盛世下,活的宁静长久一些,难道不是每个人所追求的吗?
PS:图是我画的 😀
只要有通透的空气,看向哪里都是风景大片。
对比一下我所在的地方,如果今天空气能见度很高,远处的山也看得清楚,那么你看高楼大厦,车水马龙,看起来也像是电影画面。
无论是晴天,还是阴天。
记得去年去日本,在东京感受骄阳,在大阪和京都感受多云,在广岛感受台风,尽管天气不同,场景也在变换,但处处都是风景。
我不禁感叹这里能见度真高啊,看哪里都舒服。
于是我意识到,通透的空气,不仅对人体是健康的,对视觉也会非常友好。
通透的空气所带来的的风景大片还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,看到这些风景大片后对心灵的震撼,和对心情的影响。
古人总说,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。可惜,我没有古人这么超脱,我总是心随境转,达不到境随心转的境界。
我也许是过于感性吧。虽然我是搞物理的,但我以前差点去当艺术生。所以,我觉得我是感性加理性的混合体吧,而且是一半一半,不相上下。
因此,自然界突然出现的各种美,便能将我瞬间感动。
可惜,我已经很久没有长时间地连续不断地看到过通透的空气了,而且是差不多20年,空气都没有长时间持续的通透过。
我渴望,期望,盼望着我们国家可以迎来持久的通透空气,这样就可以为几乎绝望的每一天迎来一些炫彩。
这样,哪怕最后我快要饿死,都愿意再拿起画笔,画下那一抹云彩后,融入大地。
既然自然界是这样,那么,在心灵的世界,究竟是什么通透了,才会处处都有风景呢。
我还在寻找,不断地寻找……
(自2008 至 2021的所有文章,除标明“转载”外)版权©归 TAHO 所有 |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| 联系TAHO